TWGHs Records and Heritage Office
Back to Feature Articles

原籍安葬服務及東華義莊文獻的開發與傳承

August 2012

《東華通訊》二0一二年 八月號

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於2012年5月26至28日帶領十七位義工到開平、新會及江門考察,目的是探索一段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海外華人歷史及東華一項重點工作——原籍安葬服務。

一個世紀多以前,東華提供的原籍安葬服務為無數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帶來生命中最後的慰藉。藏於東華三院文物館的義莊文獻便是東華為本地及海外華人棺柩和骨殖辦理回鄉下葬的歷史證據。這批珍貴而豐富的資料極具參考研究價值,對研究東華史、香港史、中國近代史以至海外華人史都有重大意義。由於文獻資料數量龐大,辦公室希望邀請更多義工參與整理工作,並透過這次考察加深他們對原籍安葬服務的認識。

為期三天的活動包括參觀世界文化遺產馬降龍碉樓群,以及十石村和赤坎兩個華僑村鎮。主要考察地點是開平百合墟及風采堂,這兩處是昔日東華付運骨殖的遺址,期間更訪問兩位當地年長村民,由他們憶述兒時親睹掛上東華旗的船隻運載棺骨上岸的情景。此外,考察團亦到訪新會金牛山義塚(原名為鶴咀山義塚),該義塚埋葬了二次大戰前後經東華運回內地後卻無人認領的骨殖,規模頗大,但由於城市發展,義塚四周已被建築地盤包圍,面臨被淹埋的危機。

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於2012年5月26至28日帶領十七位義工到開平、新會及江門考察,目的是探索一段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海外華人歷史及東華一項重點工作——原籍安葬服務。

一個世紀多以前,東華提供的原籍安葬服務為無數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帶來生命中最後的慰藉。藏於東華三院文物館的義莊文獻便是東華為本地及海外華人棺柩和骨殖辦理回鄉下葬的歷史證據。這批珍貴而豐富的資料極具參考研究價值,對研究東華史、香港史、中國近代史以至海外華人史都有重大意義。由於文獻資料數量龐大,辦公室希望邀請更多義工參與整理工作,並透過這次考察加深他們對原籍安葬服務的認識。

為期三天的活動包括參觀世界文化遺產馬降龍碉樓群,以及十石村和赤坎兩個華僑村鎮。主要考察地點是開平百合墟及風采堂,這兩處是昔日東華付運骨殖的遺址,期間更訪問兩位當地年長村民,由他們憶述兒時親睹掛上東華旗的船隻運載棺骨上岸的情景。此外,考察團亦到訪新會金牛山義塚(原名為鶴咀山義塚),該義塚埋葬了二次大戰前後經東華運回內地後卻無人認領的骨殖,規模頗大,但由於城市發展,義塚四周已被建築地盤包圍,面臨被淹埋的危機。

考察團最後一天拜訪江門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並與該中心劉進教授交流意見。劉教授長期致力研究廣東僑鄉社會文化史及華僑文獻,他認同東華義莊文獻對研究海外華人史的價值與重要性,雙方分享了一些檔案資料並同意未來推動交流合作。

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正努力開發東華義莊文獻與相關的世界華人歷史,以傳承其背後的慈善精神和崇高價值。這是一項浩大而艱巨的工作,考察活動正是一個好開始,各團員從中獲得啓發並擴闊了對歷史文化工作的視野,受用無窮。

參觀二十世紀初曾處理東華付運骨殖的地方——風采堂。
考察百合墟碼頭(當年東華醫院運送骨殖上岸地點之一),並訪問一位年屆九十的當地村民。
考察百合墟碼頭(當年東華醫院運送骨殖上岸地點之一),並訪問一位年屆九十的當地村民。
位於新會的鶴咀山義塚
考察團拜訪江門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後與劉進教授(後排左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