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于2012年5月26至28日带领十七位义工到开平、新会及江门考察,目的是探索一段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海外华人历史及东华一项重点工作——原籍安葬服务。
一个世纪多以前,东华提供的原籍安葬服务为无数到海外谋生的华人带来生命中最后的慰藉。藏于东华三院文物馆的义庄文献便是东华为本地及海外华人棺柩和骨殖办理回乡下葬的历史证据。这批珍贵而丰富的资料极具参考研究价值,对研究东华史、香港史、中国近代史以至海外华人史都有重大意义。由于文献资料数量庞大,办公室希望邀请更多义工参与整理工作,并透过这次考察加深他们对原籍安葬服务的认识。
为期三天的活动包括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马降龙碉楼群,以及十石村和赤坎两个华侨村镇。主要考察地点是开平百合墟及风采堂,这两处是昔日东华付运骨殖的遗址,期间更访问两位当地年长村民,由他们忆述儿时亲睹挂上东华旗的船只运载棺骨上岸的情景。此外,考察团亦到访新会金牛山义冢(原名为鹤咀山义冢),该义冢埋葬了二次大战前后经东华运回内地后却无人认领的骨殖,规模颇大,但由于城市发展,义冢四周已被建筑地盘包围,面临被淹埋的危机。此外,考察团亦到访新会金牛山义冢(原名为鹤咀山义冢),该义冢埋葬了二次大战前后经东华运回内地后却无人认领的骨殖,规模颇大,但由于城市发展,义冢四周已被建筑地盘包围,面临被淹埋的危机。
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于2012年5月26至28日带领十七位义工到开平、新会及江门考察,目的是探索一段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海外华人历史及东华一项重点工作——原籍安葬服务。
一个世纪多以前,东华提供的原籍安葬服务为无数到海外谋生的华人带来生命中最后的慰藉。藏于东华三院文物馆的义庄文献便是东华为本地及海外华人棺柩和骨殖办理回乡下葬的历史证据。这批珍贵而丰富的资料极具参考研究价值,对研究东华史、香港史、中国近代史以至海外华人史都有重大意义。由于文献资料数量庞大,办公室希望邀请更多义工参与整理工作,并透过这次考察加深他们对原籍安葬服务的认识。
为期三天的活动包括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马降龙碉楼群,以及十石村和赤坎两个华侨村镇。主要考察地点是开平百合墟及风采堂,这两处是昔日东华付运骨殖的遗址,期间更访问两位当地年长村民,由他们忆述儿时亲睹挂上东华旗的船只运载棺骨上岸的情景。此外,考察团亦到访新会金牛山义冢(原名为鹤咀山义冢),该义冢埋葬了二次大战前后经东华运回内地后却无人认领的骨殖,规模颇大,但由于城市发展,义冢四周已被建筑地盘包围,面临被淹埋的危机。此外,考察团亦到访新会金牛山义冢(原名为鹤咀山义冢),该义冢埋葬了二次大战前后经东华运回内地后却无人认领的骨殖,规模颇大,但由于城市发展,义冢四周已被建筑地盘包围,面临被淹埋的危机。
考察团最后一天拜访江门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并与该中心刘进教授交流意见。刘教授长期致力研究广东侨乡社会文化史及华侨文献,他认同东华义庄文献对研究海外华人史的价值与重要性,双方分享了一些档案资料并同意未来推动交流合作。
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正努力开发东华义庄文献与相关的世界华人历史,以传承其背后的慈善精神和崇高价值。这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作,考察活动正是一个好开始,各团员从中获得启发并扩阔了对历史文化工作的视野,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