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GHs Records and Heritage Office
Back to Feature Articles

保護東華和香港的文化資產

February 2013

《東華通訊》二0一三年 二月號

歷史檔案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鑑古知今,東華三院前賢的經驗是我們今天行事的依據,這些既是東華和社會的文化資產,也蘊含東華精神和香港核心價值。

本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月前獲前任總理曾楊淑貞女士捐款支持文獻修復,並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物修復辦事處協助下啟動一項文獻修復計劃,更邀得剛從香港大學退休的專家黎鎮英先生於四個月內完成修復部分極具價值的東華歷史檔案,包括1930年代末的東華醫院檔案及1910年代至70年代的東華義莊文獻,為保留及開發這些資料奠下重要基礎。

大批珍貴的東華三院文獻有待修復,為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工作,修復專家建議先修復最重要但最破爛的線裝本檔案。
1933年義莊文獻(左)的名字,是先僑落葉歸根的紀錄。
1939年的《義山碑號簿》(右),記錄不治病者由家人殮葬或由東華安排最後歸宿。它們都反映東華對亡者、對歷史的執著和尊敬。
文獻都被蟲蛀蝕得千瘡百孔,蟲卵和書蟲的排泄物又把封面及內頁緊緊的黏著,根本無法翻閱。
修復的第一步是先把檔案拆線,然後逐頁分開,清潔及平整。專家說把文獻散落的碎片嵌回原位,比大海撈針更艱難。
東華三院文物館義工正在拍攝修復後的文獻,以便日後查閱數碼檔案。
在文獻背面托上薄薄的扎花紙,除可修補破爛的頁面,更可強化紙本,有利保存。
以中式線裝釘裝法,穿針引線重組書冊。釘裝時手要穩定,用力要平均,不可有任何誤差。
大功告成。對比修復前後的面貌,可看到經驗、手藝、堅持和用心營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