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档案及历史办公室办公室
回到专题文章

保护东华和香港的文化资产

2013年2月

《东华通讯》二0一三年 二月号

历史档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鉴古知今,东华三院前贤的经验是我们今天行事的依据,这些既是东华和社会的文化资产,也蕴含东华精神和香港核心价值。

本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月前获前任总理曾杨淑贞女士捐款支持文献修复,并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物修复办事处协助下启动一项文献修复计划,更邀得刚从香港大学退休的专家黎镇英先生于四个月内完成修复部分极具价值的东华历史档案,包括1930年代末的东华医院档案及1910年代至70年代的东华义庄文献,为保留及开发这些资料奠下重要基础。
 

大批珍贵的东华三院文献有待修复,为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工作,修复专家建议先修复最重要但最破烂的线装本档案。
1933年义庄文献(左)的名字,是先侨落叶归根的纪录。
1939年的《义山碑号簿》(右),记录不治病者由家人殓葬或由东华安排最后归宿。它们都反映东华对亡者、对历史的执着和尊敬。
文献都被虫蛀蚀得千疮百孔,虫卵和书虫的排泄物又把封面及内页紧紧的黏着,根本无法翻阅。
修复的第一步是先把档案拆线,然后逐页分开,清洁及平整。专家说把文献散落的碎片嵌回原位,比大海捞针更艰难。
东华三院文物馆义工正在拍摄修复后的文献,以便日后查阅数码档案。
在文献背面托上薄薄的扎花纸,除可修补破烂的页面,更可强化纸本,有利保存。
以中式线装钉装法,穿针引线重组书册。钉装时手要稳定,用力要平均,不可有任何误差。
大功告成。对比修复前后的面貌,可看到经验、手艺、坚持和用心营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