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档案及历史办公室办公室
回到专题文章

危情百日——SARS中的广华医院

2011年9月

广华医院服务香港市民一百年,见证无数人的生、老、病、死。2003年抗治非典型肺炎(“SARS”)一役,是一段劫后余生的历史。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于2011年9月20日特别举办「危情百日——SARS中的广华」讲座,邀得部分时任医护人员分享难忘经历。当日黄昏下的东华三院文物馆,虽不免弥漫令人伤感的气氛,但同时洋溢着一份矢志不渝的服务精神。

2003年2月22日(星期六)中午时分,广华医院急症室护士突然看见一张熟悉的脸:广州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刘剑伦教授。他不是如以往到医院作学术交流,而是求诊。肺部X光片检查得他的肺「花」了,大家知道事态严重,立刻将他送入深切治疗部……由这天开始,广华医院开展对抗SARS的危情百日。
紧守第一道防线及全力治理患者的包括急症室、内科及深切治疗部。急症室部门主管董伟杰医生和时任顾问医生吴振华医生、时任内科部门主管黄矩民医生以及深切治疗部主管屈志亮医生均不约而同表示,没想过医生的工作那么危险,压力那么大。当时虽然人人自危,但所有职系人员都以大无畏的精神勤奋工作,想尽方法救治和保护病人、照顾同事以及尽量减低对家人构成的威胁。至于这三个部门单位的护理人员包括刘荣石先生、李志文先生及郭丽燕姑娘,都同声感谢医院管理层以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前线同事提供防护设备,而员工之间互信互助的文化也巩固起来。

胸肺及呼吸系统科顾问医生易国生医生讲述当年年初已听到内地爆发严重肺炎病症,但原因不明。他庆幸3月初在伊利沙伯医院的胸肺科医生协助下,替病人抽取肺组织送到卫生署及香港大学进行快速测试,结果找出元凶冠状病毒。他表示广华医院有一支高素质的医护团队,临危不乱,因此医院没有爆发大规模感染。病理部主管许伯钧医生忆述自己当年非常乐观,深信在富有责任感和医学常识的同事努力下,疫症一定会消退。


(左起)急症室部门主管董伟杰医生、时任顾问医生吴振华医生及部门运作经理刘荣石先生。


时任内科部门主管黄矩民医生(左)及资深护师李志文先生。


深切治疗部主管屈志亮医生(左)及病房经理郭丽燕姑娘(右)。

时任妇产科部门主管邓灿洪医生及部门运作经理岑素圆姑娘领略到团队精神最重要。他俩前者主内,监督部门服务运作;后者主外,负责联络及接收讯息。这样不但确保广华医院产房绝对安全,更腾出资源照顾临时接收的玛嘉烈医院产妇。

东华三院广华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主任李捍东教授表示,SARS为中医药发展带来重大契机。东华三院4月下旬开始派发防炎中药包予医护人员,5月初协助两位应医院管理局邀请来港的广州中医教授以视像会诊方式治疗SARS病人,疫症消退后再治疗医管局员工及骨枯病者,并推动四项中西医防治SARS的科研项目。


时任妇产科部门主管邓灿洪医生(左)及部门运作经理岑素圆姑娘(右)。

高级工程设施经理陈巨星先生忆述当时不眠不休地为广华医院及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前线医护人员提供适当支持及设施。他所属的中央行政部同事,最能切身感受到广华医院像一间战地医院。可幸的是,医院的防感染物资原本只有二十四小时储备,但他们竟做到同事从不缺少防护装备。作出压轴分享的时任医院行政总监陆志聪医生最后表示,他在聆听昔日同事差不多两小时的分享期间,一直强忍泪水,也回忆起自己如何「在非常时期做非常事」的片段。他称不会忘记东华三院董事局及执行总监毫无保留的支持及对同事的爱护。事隔八年,今天才知道那一段与同事患难与共的回忆,留在心板上的烙印是如此深刻。

短短几个月,SARS夺去香港二百九十九人的性命。在这场疫症中,香港的医护人员彰显了崇高的专业精神和情操。藉着广华医院庆祝百岁生辰,让我们一起再次肯定它的核心价值。


时任广华医院行政总监陆志聪医生。